急重危症救援中心
Heavy dangerous sickness rescue center

体外膜肺氧合辅助的心肺复苏治疗

体外膜肺氧合辅助的心肺复苏(ECPR)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,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。由于我国ECPR技术刚刚起步,尚缺乏适合国人的ECPR治疗规范。为此,选择体外循环及危重症治疗等领域的专家,采用德尔菲法,通过两轮专家意见调查,达成了初步的ECPR临床治疗专家共识




ECPR临床治疗专家共识


 

ECPR 定义传统CPR无自主循环恢复(ROSC),或心脏骤停反复发生,无持续ROSC时可行体外膜肺氧合(ECMO)支持下的CPR,年龄18~75岁;
 
适应证:传统CPR 超过20 min 且无持续ROSC;心源性疾病、肺栓塞、中毒、低温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;
 
禁忌证:不可逆性脑损伤、恶性疾病终末期、无法控制的创伤性出血、伴心包积液的主动脉夹层、已签署不复苏同意书、不可逆器官衰竭;
 

插管选择:根据患者情况及插管难易程度选择置管部位,所选管径应能满足患者对ECMO 支持的流量需求,首选经皮股动静脉插管,其他插管方式包括颈部大血管插管、经胸中央插管;

 

预充选择:预充量推荐600~800 ml;管路预充以晶体液为主,可根据临床实际加用血制品及人工胶体;

 

监测项目:流量、平均动脉压、循环管路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、血气、心电图、胸部X线检查、超声心动图、血常规、血生化、游离血红蛋白、食道超声(TEG)、胶体渗透压(COP)、插管侧肢体的周径、颜色及温度、神经系统评价;

 
脱机定义:脱离ECMO支持后24 h未死亡;
 
脱机指征:血流动力学稳定、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时间大于200ms、无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、无致命性心律失常、左室射血分数(LVEF)>40%、辅助流量能减少到正常心排血量的10%~20%;停机指征:合并不可逆性器官衰竭、出现不可控出血、存在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、家属理解同意。



高龄不是ECPR 治疗的绝对禁忌,根据临床实际情况,年龄上限可以适当放宽;若衰竭的器官属于心脏或肺,且有望在短时间内接受器官移植,ECPR指征可以适当放宽。






以上内容来源:于洁,乔叶薷,马金辉.等.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临床治疗专家共识.中国体外循环杂志.2016,14(4):193-196.



2017年8月15日 15:46
浏览量:0
收藏